在全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的形势下,为了实现节目创优,栏目创新,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去年,遂宁广播电视台开始了谋划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新举措,先后邀请了全国知名媒体人、新闻传播学术界权威以及全媒体领域专家学者为遂宁广电从业人员进行了多项专题讲座,使大家对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的环境下广播电视创新以及媒体融合发展等方方面面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为2015年的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3月20日,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大讲堂”邀请了省视协播音主持专委会秘书长、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海光走进遂宁广播电视台,为来自全市各区县广播电视台50多名广播电视主持人以及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系部分师生做了《定位 永恒的挑战》—散说主持人在栏目中的定位专题讲座。电视主持人是最直接体现电视频道、栏目形象与特质的“中介”,主持人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首先是通过外表获得的。因此,主持人要加强内在学识修炼,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塑造和谐完美的电视荧屏形象,契合频道定位。
海光老师以自己二十多年的主持工作经验,理论结合实际,将遂宁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专委会主持人作品,从遂宁市台一周新闻集锦“覃岭看两会”《城乡规划》、蓬溪县广播电视台《我们的蓬溪》、方言《幺妹赶场》、射洪县广播电视台《在校园里结交陌生异性》、遂宁市台新闻零距离《邻里闹元宵.特殊团圆节》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作品,吐字归音、语音语境等逐一进行了点评。并指出船山台有读稿状态,把一个词组分割、停顿播报,射洪台播报语言把控力不到位等问题。“广播电视语言离不开生活,语言抱团、前后相连,语式相近似,缺乏感染力。我们播出的内容表现力要强,要跌宕起伏、浑然一体,情绪到哪,语言就要到哪,把思想和感情表现出来。”
海光老师还以自身从业经历为例告诉大家,语言是下意识的,作为主持人普通话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要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一定要打破常规练习,每天最好多用几个小时说普通话,先给妈妈和家人说,再在同学、朋友们中说,坚持说三周就顺了。针对主持人嗓子发音紧、气息方面的问题,他告诉大家发音没有在自如声区的要练声乐发音,没有声乐条件的在练声方面可以借助音乐拉一拉嗓子,不怕别人笑话你,特别是在亲友面前。“语言的味儿是无穷无尽的,要认真地去把玩、琢磨,好的作品就是在这样反复的练习中打磨出来的。”海光老师如是说。
海光老师对遂宁市台的几个片子首先肯定了主持人优点,同时也指出了男女主持人不够默契的问题并与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看了新闻零距离《邻里闹元宵.特殊团圆节》海光老师给予了遂宁台时政新闻主持人邱挧较高评价:吐字归音不错,有科班味。他说这个节目是想向民生节目靠,那是说新闻还是播新闻?民生新闻老百姓喜欢听,就要说新闻。播报民生就要调整语言定位,语音风格,川台的“新闻现场”就是参照鲁豫的一开始就说新闻。主持时政新闻则要求端庄、大气,直接把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政策传播给人民群众。海光老师说:“对于好的主持人,我们要在鸡蛋里面挑骨头”。他让大家看主持人在视频中的副语言是下意识抬手小动作,市台的几个主持人都有,这说明你们还是有点紧张。指出邱挧在播时政新闻时漏了一点微笑,可能平时喜欢朗诵,没有完全融入新闻中去。他强调:做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要进入到语境里,不能跳出去。
经海光老师点评,邱挧才意识到把这种感觉和小动作在不经意间带到节目中。他为自己嘴型开合有点大的问题请教海光老师,“对着镜子练习,稍微收一点,调整自己的口型。”海光老师为他指点迷津。看了王蓝燕主持的《我们蓬溪》作品后,海光老师点评:作品优点突出,语言流畅自如,重音的落点和手势都是对的。语音还是有点问题,但因为主持人出境状态,语言连贯自如,不足之处就会被忽略。他还对主持人头发有毛刺以及服装问题与王蓝燕和在座的主持人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你以为我们是来看桃花的?错了!我们是来看菜籽花的.....”方言节目主持人任隆的《幺妹赶场》作品的开场白引来哄堂大笑。海光老师接下来点评主持人服饰与环境搭配得当,主持风格和内容符合,但手势太多,特别是指向观众,并马上示范其手势,让大家站在观众角度感受一下。他还告诫大家,在电视画面已交代清楚的情况下,不能点活就不要轻易使用形容词,不要画蛇添足。
针对大家提及的访谈节目、男女主持人服装不搭调以及音乐、发型、服饰等问题海光老师一一给予了解答,并强调做音乐类广播节目,一定要有一个头子,所选的音乐要根据内容,再定语言的情绪。希望主持人尽量与编辑、记者沟通、商量,最好每天阅读两小时经典作品,练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为打造品牌栏目,确定主持人在栏目中的精准定位。
作者:省视协 苏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