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优秀电视工作者“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三:重走长征路,新常态下再出发
优秀电视工作者“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三:重走长征路,新常态下再出发
发布日期:2015-07-27

彝海结盟纪念馆

 

    7月23日,“重走长征路”的电视艺术工作者们沿着红军当年前进的路线,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从7月22日晚到7月23日晚,短短的24个小时内,一行人遭遇到了雷雨、闪电、暴雨、暴晒等多个不同的天气。行走在会理、西昌、冕宁之间崎岖蜿蜒的道路上,往往刚才还是烈日当空,马上就是雷电交加,暴雨如注。

 

参观彝海结盟纪念碑

  从会理来到冕宁,站在巍峨耸立的彝海结盟纪念碑之下,走进气势恢弘的彝海结盟纪念馆,这里记载着一段传奇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笔。彝海结盟,保证了中国工农红军顺利通过凉山,在当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红军主力保存了宝贵的有生力量。在凉山,还有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凉山和彝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彝海结盟旧址

彝海结盟纪念馆内参观、学习

彝海结盟纪念馆内参观、学习

    重走长征路,电视艺术工作者们一路感受到的是人民对英雄的深深敬意和缅怀。红军曾经走过的地方,处处都是有关他们事迹的博物馆、纪念碑和雕像群,处处都流传着他们的故事。历史教科书中的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人名如此真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当年的枪声已然沉寂,只有纪念碑在默默地伫立,江水在静静地流淌,人民在幸福地生活。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这次参与重走长征路是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这次活动也是一次以“长征精神”锻炼、感悟、激励我们的一次“精神之旅”。

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在重走长征的路上,大家从没有忘记过自己是一名电视艺术工作者,没有忘记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始终在用镜头来记录红军长征精神给人们带来的思考。我们看到,新时期,长征路上的各地正以实际行动继承、践行着长征精神;我们看到,会理县除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还抓好石榴烤烟种植、山羊养殖以及矿业勘探,带动农民致富奔小康;我们看到,在皎平渡下游,将建起一座大型水利发电站,红军战士当年横渡的金沙江水,将为当地群众造福,为发展经济提供能源;我们看到,彝海结盟的冕宁县,养殖业、种植业正得到快速发展,当地群众的生活已得到极大改善;我们看到,在美丽的邛海岸边,豪爽而多情,能歌又善舞的彝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起,共建和谐家园。

 

 

刘伯承同志与小叶丹结盟地

 

    一路走来一路看,我们为长征沿途的巨大变化而感动,为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欣喜。80年前那次伟大的长征,将永远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真诚面对艺术,真诚面对生活,真诚面对观众,努力创作出更多承载中国梦想,讴歌时代精神,更具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力量的电视艺术作品。

 

  (撰稿:杜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