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纪录片人期盼已久的第四届非虚构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讲座24日上午在乐山市金鹰山庄正式开班,来自全省各市(州)、县电视机构、社会制作公司、大专院校的150多名学员,同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的授课老师一起参加了开班仪式。
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主任凌中主持开班仪式。
乐山市副市长郭捷代表乐山市政府对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和全省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
省视协副主席、纪录片专委会主任王海兵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王海兵说,《纪录四川100双手》是这个培训讲座的起因。现在,这个项目已经结束了,但是,《纪录四川100双手》就像一把火,在四川的纪录片园地里烧了起来。三年的创作,我们看到了四川纪录片队伍的激情、成长、成熟,看到了一批深刻理解“发现、记录、表达”创作理念、具备艺术眼光、掌握国际表达技巧的人才成长起来,“通过一项工程、创作一批作品、培养一批人才”的目标基本实现。这次培训仍然沿袭第一届德阳罗江、第二届遂宁船山、第三届达州宣汉的培训方式,突出纪录片的制作培训。除了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以外,我们根据传媒形势的发展,也适当增加了与微视频创作相关的讲座内容。
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就进入了培训讲座。培训讲座主持人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副主任梁碧波主持。
第一位讲授的是央视著名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孙曾田。1993年,孙曾田创作的纪录片《最后的山神》获得第30届亚广联大奖,现在,他仍然在创作一线。他从新视角、巧构思、精品化三个方面,利用视频+案例分析的方式,重点讲授了“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变”。他说,“题材无新旧,关键是角度”。
下午的讲授从2点钟开始,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原教学副院长谢晓晶教授和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教授王瑞讲授。正像学员们评价的那样,谢晓晶教授是讲故事的高手。他通过一次赴西藏拍摄纪录片的经历,阐述了纪录片创作要善于用人物的行为和行动来构成故事、通过故事来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来感动观众以及影片如何建立与观众的交流等创作技巧。
王瑞教授则从景别、角度、技巧、声音等多个方面,给学员们传授了视听语言训练方式。
从下午2:00到6:00分,4个小时的讲授中间仅仅休息了5分钟。本来应该在6:00结束,但是,精彩的讲座一直延续到6:30分才结束。但150多位学员仍然聚精会神、凝神静气,笔不停书,没有一个中途退场。
“孙曾田老师从《最后的山神》到《康有为——变》,让我们看到了一代纪录片人的坚守与坚持,不甘与不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晓晶是讲故事的高手,三分钟一个笑点、十分钟一个高潮,两小时二十分钟的演讲没有放一段视频,很有画面感和自带画外音”;“王瑞老师讲视听语言含金量高,每一句话都很有指导性,连厕所都不敢上。离开就是损失。”在专委会为这次讲座专门建立的微信群里,学员们纷至沓来的评语一条接着一条,刷爆屏幕!
三天的讲座,将有八位老师向学员们传授独特的创作理念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学员们说,这是一次强度大、含金量高的讲座,以这样的配置,称为全国顶级讲座也名至实归。
来源: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
上一篇:
培训让我们成为合格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