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金鹰山庄的会议室里,这几天弥漫着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由省视协、省纪录片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届非虚构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讲座”正在这里紧张举行。上午8:30——12:00、下午2:00——6:00是安排满满的授课,晚上8:00——22:30则是优秀作品观摩,三个时段的高强度安排,学员们不仅没有丝毫的倦怠,反而踊跃参加,在为期五天的时间里,尽力吸收丰富的“蛋白质”营养。
继24日孙曾田、谢晓晶、王瑞老师的讲座之后,25日、26日又有五位老师结合他们的创作实践和思考进行讲授。25日上午,央视《功夫少林》总导演肖崴开讲。他讲授的题目是“媒体纪录片如何讲好故事”。肖崴导演有着丰富的媒体纪录片的生产经验,他特别强调媒体纪录片生产的工业流程,他创作的《功夫少林》纪录片,多次在央视九套播出,并发行到世界多个国家播映。他结合《功夫少林》的创作实践,从“欲望是人的行为的推动力”、“媒体纪录片创作的操作路径”、“讲好故事的基本要素”、“逆境与顺境的转化原则”、“编剧、美工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重要性”、“《功夫少林》创作的成功与教训”等多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媒体纪录片要取得成功必须实施的步骤。肖崴老师的讲授知识点丰富,干货满满,一直到中午12:30分才讲授完毕,学员们笔不停挥,大呼过瘾!
下午时段,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务总监、纪录片专委会副主任凌中和纪录片专委会副秘书长王永刚主讲。凌中讲授的题目是“电视节目的立意与导向”。凌中对新闻与纪录片的关系有着深入的研究,他针对纪录片创作中年轻编导普遍存在的不重视立意和立意不高的问题,通过对多个经典案例的分析与示范,强调了电视节目,包括纪录片创作在立意上的重要性,强调了纪录片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王永刚则从纪录片创作是一种价值传播、品质传播的角度,阐述了创新是纪录片人安身立命之道。他从题材选择、拍摄方式、叙事方式以及不仅仅是故事等方面,阐述了纪录片创作需要创造性转化的特征。他认为,在面临新媒体、新技术挑战的今天,纪录片人既要坚守又要创新,坚守“真实记录”的本质,这是纪录片人的底线;运用新的手法、新的手段创新表现,以满足现代观众的收视心理。
这次培训讲座,针对媒介环境和传播方式的改变,特别安排了与微视频创作相关的讲座内容。26日,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纪录片专委会副主任梁碧波给大家带来了《新媒体短视频导演艺术》。梁碧波导演连续三年担任非虚构电视节目培训讲座的授课老师,他这次带来的内容,从导演功夫、编剧技巧、拍什么、怎么拍、后期制作的十大关系等等,条分缕析,给大家提供了当好一个“手艺人”的“葵花宝典”。
二更副总裁、资深纪录片导演刘玉龙给学员们带来的是《新媒体微视频的选题与创作方法》。他从新媒体短视频发展的历史沿革,未来新媒体短视频如何发展、新兴自媒体渠道正在崛起、去公众号时代的来临、短视频内容生态变化、短视频行业未来趋势与判断、以及二更微纪录片选题分析等方面,向学员们传递了现代媒介环境变化的信息,提醒纪录片人不仅要埋头干活,还要抬头看路,要转变观念,练好内功,顺势而为,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五天的培训讲座,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在讲授中,学员们一再要求加时加钟,许多人手不停书,笔记本记得满满的。
在培训讲座结束时,省视协副主席、省纪录片专委会主任王海兵发表讲话。他说,我们这次培训讲座就像一道套餐,既有观念,又有方法;既有“道”,又有“术”,不停地给学员们提供高密度、高营养的“蛋白质”。他希望学员们回去以后将营养转化为能量,通过实践固化知识点,以这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去谱写四川纪录片人的新篇章!
来源:四川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