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第五届非虚构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讲座圆满结束
第五届非虚构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讲座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18-07-30

带着期盼报到,满怀信心返程。5月19日,第五届非虚构电视节目制作培训讲座圆满结束,110多名学员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依恋不舍的心情,互道再见,踏上归程。


 

三天的培训,转瞬即逝,但是对全体学员来说却是一次扎实的充电过程。授课和交流无处不在,老师和学员非常享受。在课堂上,北京电影学院的谢晓晶老师、王瑞老师;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刘斌老师、肖崴老师,还有擅长散打中间传真经的梁碧波老师,体系严谨、案例生动、实操指导性强的授课,让学员们如饥似渴,像海绵一样吸取知识和技巧。 

 

谢晓晶老师讲授的“情境”、“欲望”、“动作”、“障碍”,已经成为学员们的口头禅;


 

 

王瑞老师的“单幅画面的力量”、“准确表现”,引发了学员们的广泛思考;


 

 

梁碧波老师传授的前期调研的“六个点”、“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动态事件带活静态资料”等创作方法,短视频创作技巧、“四十年四十城”的策划方案示范,被学员们称为制胜秘笈;

 

 

刘斌老师的“还原现场”、“建立维度”、“介入方式”,传授了时政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肖崴老师的“纪录片的初心”、“价值观”、“故事的六个要点”、“故事审核表”,从思维到技巧非常实用。
 

 

而晚上播放的纪录片作品,既有老师们带来的最新作品,让学员们看到了创作的最新理念和技巧;也有专委会成员创作的作品,让学员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既有五届培训每次都参加的资深学员,也有第一次参加的新学员。在专门为本次培训建立的“雅安培训群”里,学员们各自抒发了学习体会和收获,很多话语代表了大家的共同心声:“参加培训收获的不只是顿悟,更是一次创作思维的觉醒”;“这次学习,为我们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好片要有情感和灵魂让人深思!”大家普遍反映,本次培训,是历届培训中最有秩序、最守纪律的一次培训。无论是白天的课堂学习、晚上的观摩作品,还是外出采风,学员们都表现出了很好的素质,同时也说明了培训讲座越来越走向成熟。

 

的确,从2014年第一届培训讲座后启动的《纪录四川100双手》,到2017年培训讲座后启动的《第一书记》,还有在央视已经播出的《汶川十年 我们的故事》,即将播出的《梦回眉州》、《相遇百年》,以及广元广播电视台、宜宾广播电视台等在全国获得大奖的作品,都是学员们的创作。纪录片专委会通过连续不断的、持之以恒的培训和以创作带队伍的工作举措,在全省培养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纪录片创作人才队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提升了四川电视艺术事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一切好像才刚刚开始,但很快就到了“再见”的时刻。临别之际,大家都热切地盼望着下一次的再见。很多地方,包括高校,已经在列出明年、后年来参加培训的学员的名单;而众望所归的授课老师也一再表示,四川的这个培训讲座,在全国难以找出第二个,理所当然的是全国水准;四川的这个培训讲座,“情境”很好,“气场”很强,讲授者和听讲者双方互相默契,非常享受!


 

 

王海兵老师发表结束感言。他对授课老师的无私传授表示衷心感谢,对雅安广播电视台的倾情协办表示衷心感谢,对纪录片专委会组织团队在培训讲座的组织上体现出来的责任和担当、专业与敬业给予了高度赞扬,对专委会新兴力量不断涌现成长感到高兴!他希望学员们要将本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化为自己的才能,为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为打响纪录片川军品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当他讲到我们的培训讲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一直办下去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个掌声,是全体学员们的感激之声,更是四川纪录片人的期盼之声!


 


 

再见,雅安!再会,明年!


 

来源:省视协纪录片专委会